这是抚新市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培训,因为人数众多,培训地点被安排在了农大院内。每30个人一个班级,班级的人员名单就贴在报道处,来的学员签到过后,先找到自己的名字,再去对应的班级。
没上过大学的陈秀丽,漫步在农大校园的林荫路上,像只快乐的小鸟。
陈秀丽被分配在了二班,班主任是个60来岁的老教授,头发都快谢顶了,大脑门油光锃亮,说起话来中气十足。
“同学们好,我姓关,大家可以叫我关老师,我在农大任教,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食用菌科学。通俗点讲就是怎么能种出更好吃,更高产,还不容易生病的蘑菇。你们当中若是有种蘑菇的同学,欢迎和我一起探讨,就算是不种蘑菇,养鸡养鸭也没问题,大不了我帮大家找外援。”
短短一段话,逗得大家哈哈大笑。来培训的农民大多没什么文化,一想到是老教授上课,都有些底气不足,怕对方高高在上,不好接近,没想到是这样的平易近人,接地气。
随后,关老师组织开了班会,让大家选出一个班长和一个学委。
班里有个特别爽快的大姐提议,班长就是老大哥,谁年龄最大,谁是班长。
众人一致同意,就这样班里最大的孔致胜成了班长。到了学委,有人顺着原来的话头提议,既然班长是最大的,那学委就选最小的,正好交作业发卷子都需要跑腿,找个年龄小的麻利。
陈秀丽和众人一起哈哈大笑,等到报出生年份时才发现,自己是整个班里最小的。
陈秀丽也没推迟,笑眯眯地接了差使。
这次培训不论是市里还是农大都十分重视,课程安排得很满,上午刚分完班,下午就开始上课。
为了尽可能加强学员之间的交流,也为了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得到最专业的指导,校方白日里安排的都是大课,学员晚上回到自己的班级上晚自习,同时,还给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答疑老师。
200多人的课堂,老师带着扩音器上课,陈秀丽从未见过,身旁的郝大姐颇有几分炫耀:“我听我姑娘说,大学里的课很多都是这样上的,你看这黑板,好家伙,足足有4块,还能上下移动。咱们这也算是体验了一把大学生活了。”
郝大姐爽朗的笑声感染了周围的人,能被选来参加培训,大多是有些特产种植和养殖背景的,他们深知技术知识对于自己的重要,对待此次培训都十分重视。
这次培训课程充分考虑了抚溪市的地理特点和当下情况,主要分成两个方向,种植类和养殖类。其中种植类有中草药,良种,果树,菌菇类。养殖类则包括,鸡,猪,牛,柞蚕,林蛙。
陈秀丽听着老师的介绍,由衷地觉得,这次课程安排得实在太好了,几乎每一项都可以在黄泥岗开展。为此,她听得比当年备战中考还要认真,没有放过任何一个项目,就连笔记都比别人记得多。
时间在忙碌中过得格外的快,为期十天的培训,一转眼已经接近尾声。陈秀丽和同班的郝大姐,贺大姐同住一个宿舍,成了好朋友。郝大姐和陈秀丽同属于新图县,家里种植了几十亩果树。而贺大姐家在淞远县,因为离市里比较近,有十个大棚种植蔬菜。
从食堂吃过晚饭,陈秀丽和两位大姐一行三人回到教室上晚自习,刚上楼,看见赵大力等在门口。
赵大力见到陈秀丽,笑得跟朵花似的,抬手递上一瓶可乐,“秀丽,天热请你喝。”
陈秀丽迟疑着接过饮料,赵大力此人无利不起早,向来很抠,“怎么突然这么气?”
郝大姐以为赵大力对陈秀丽有意思,推着陈秀丽让两人出去说。
陈秀丽马上解释,“姐,你别误会啊,他是我们村的,已经结婚了。”
赵大力连连点头,“是是是,我找秀丽是借笔记的。”
“什么笔记?你不也上课了吗?”
赵大力挠着后脑勺,满脸写着懊恼,“哎呦,我们班有个哥们,刚开学那天和我说养殖和种植不是一个证,考试的时候可以自由选择考哪个,我就合计反正我是搞养殖的,种植的随便听听也就算了,所以连记都没记,谁知道根本不是那么个事,被他坑死了。”
“借你倒是没问题。”陈秀丽并不认同赵大力只为自己考虑的行为,村里选他来学习,目的是学有所成,将来指导村里其他村民,他倒好,种植的一点不学。不过毕竟是同村的,她该帮还是得帮。
“可是我也要复习,你拿走了,我怎么办呀?”
赵大力早都想好对策,“那没事,这是大学,外面街上有的是复印社,我找一家复印就好,花几个钱的事。”
陈秀丽转身进教室,拿出笔记交给赵大力。对方翻开笔记,赞叹道:“以前就知道你学习好,现在一看果然名不虚传,你这笔记比老师的黑板还明白。”
复印笔记花了赵大力几十块钱,肉疼得他直跺脚。那个误导他的哥们看见复印件,软磨硬泡,让赵大力借给他,赵大力有仇报仇,生生讹了他一顿酒,才答应。
第36章 顺利结业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